地市直通车 > 正文

河南汝州:从“百里煤海”到“城在林中”

2017-11-16  来源:河南日报

  从医治“城市病”到修复生态,从传承历史文脉到弘扬城市文明……汝州市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目标,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了从“百里煤海”到“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转变。

  提质改造 老城旧貌换新颜

  “这个游园原来是一片闲置土地,还曾被人盖上违章建筑。市里依法将违章建筑拆除,为市民建了这个休闲娱乐场所。”11月10日,汝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指着汝州叠翠园说。

  坚持以老城改造提质为重点,汝州市聚焦解决规划滞后、公共空间少、功能不完善等“城市病”,大力实施“三供三改三网”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以前市区公园、公厕、停车场少,给群众带来很多不便。现在,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违法建筑拆除后收储的土地,市里建设了一批公厕、公园、停车场,满足了群众需求。”该工作人员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用水难、用气难、供热难等问题,汝州先后启动实施了市第三水厂、西气东输天然气接入工程、城市集中供暖等民生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大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

  把老城区5所高中和职业学校向新建的科教园区疏解、15家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通过“腾笼换鸟”工程,今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2所,城区新生入学班额由2014年90人左右下降到目前的50人以下。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核心抓手。汝州市先后实施了2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120万平方米,近4.4万名群众实现回迁安置。

  治水植绿 城在林中人在画中

  汝州,依托“百里煤海、工业重地”的资源优势,曾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新时期以来,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则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后遗症”。

  以“生态修复”为重点,一场以治水植绿为核心的战役在汝州打响。

  围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治水蓄水工程,汝州市完成了北汝河五期六期、洗耳河一期等项目建设,实现了河湖渠库互联互通,形成了近50公里的循环型水系网络,全面完成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实施森林进城、鲜花进城,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汝河湿地公园、广成河水生态公园、广成路景观公园、汝海公园等4个超3000亩大型公园,为城市增添了“绿肺”,扮靓了百姓家园。

  通过治水植绿,汝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以文化城 文明硕果共建共享

  汝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兴文明、重礼仪”的文化古城,诞生于汝州的“周礼”文化,开创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先河。坚持“以文化城”,汝州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启动实施了中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对钟楼、文庙、法行寺塔等国家级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

  按规划,整治提升改造后的中大街除承载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零售、民俗体验等功能,还兼顾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沿线布点设置公共卫生间、垃圾箱、公用电话、ATM取款机等。“我从小就在这道街跑。之前,街上好多房子都塌了,椽子露着。政府对中大街的改造,不仅恢复了老街原貌,还方便了大家生活。”今年58岁的中大街居民卢运良对改造成果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坚持对背街小巷进行文明治理,实施有文化墙、有宣传牌匾、有健身设施,硬化、美化、绿化等“三有三化”工程,让历史典故、文化元素融入百姓生活;持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市民等系列创建活动,以及道德模范、乡贤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汝州形成了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记者陈小平)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煤海 汝州市 治水 生态修复 周礼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开封鼓楼法院闹市宣传执行攻坚效果显著 开封鼓楼法院宣传执行攻坚效果显著

我在开封挺好的

警营“战狼”李威威 警营“战狼”李威威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