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追求纯粹而真实的传统艺术
映象网开封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杨俊彩)翻开《清明上河图》右首一米处,可见“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据此,北宋都城木版门神画流行的盛况可见一斑。
今天,当我们走在游客如织的鼓楼广场,很容易会被鼓楼门洞两边墙壁上的巨幅门神所吸引,东西两对精彩的年画与复建的鼓楼相映成辉,向人们诉说着古都开封的历史。它们便是出自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之手,“开封人应该为开封木版年画的发扬光大和被世人认知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任鹤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40多年来,他为收集整理木版年画,穷尽心血。
尽心竭力 寻觅古版年画
每一个开封人对木版年画都有独特的情感,或是童年时期的一段回忆,或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任鹤林说,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后来专业学习绘画,贴在门上的门画就是他这个农村娃最早的艺术启蒙。回忆幼时,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上世纪60年代家门上贴的老门神,虽然当时已经有新年画出现,但老年画仍是他无法割舍的乡愁。
虽然任鹤林从事木版年画已经40余年,但他一直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1965年,15岁的任鹤林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70年毕业后,便回到老家兰考县文化馆工作,因受大学老师刘铁华、王威先生的影响,任鹤林一直致力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掘整理工作。
改革开放的到来,为开封木版年画的复兴提供了契机。1978年,任鹤林从兰考抽调开封地区群艺馆,参与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筹备工作。1980年,出版社批准成立,任鹤林担任美术编辑。然而建社之初,木板年画社收集工作便陷入了困境:在经历过战乱和文革之后,朱仙镇木板年画悉数被毁,“偌大的河南竟然没有一张真正的木版年画遗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任鹤林至今唏嘘不已。
1986年,任鹤林从山东专家谢昌一口中得知鲁迅生前极为热爱开封木版年画并有大量收藏,这个消息对任鹤林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先后三次来到位于上海的鲁迅纪念馆,“当时我一进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就说‘你怎么又来啦?’”任鹤林回忆道。几经周折,在刘岘先生的热心帮助下,任鹤林终于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见到26幅开封古版年画,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史料,任鹤林视若珍宝。任鹤林说,“鲁迅和刘岘对开封木版年画的复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国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见到这批半数皆为孤本的年画时说,“鲁迅是开封年画最早的收藏者。”
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追求纯粹而真实的传统艺术
1990年,由于种种原因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被叫停,在此之前,任鹤林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社长。之后,任鹤林被调入开封市书画院工作,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挚爱的木板年画。
发现思考 为年画“正名”
任鹤林一直珍藏着刘岘亲笔抄录的鲁迅当年对开封年画的评价手稿:“这些木刻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刻年画的独有特色。” 寥寥数字,精辟中肯,这段贴切的评论使任鹤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封木版年画的价值所在。
据任鹤林介绍,开封首开了门神画采用雕版拓印的先河,结束了手绘门神的历史,比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等地的木板年画要早600年。开封色彩浑厚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古朴典雅,构图饱满匀称,色彩浓艳强烈,其制作工艺始终不染不画,全程雕镂版(纸版)套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正如鲁迅所说“具有北方木刻年画独有特色。”
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任鹤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开封才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并非晚于600年才有年画生产的朱仙镇。
《岳飞与朱仙镇》一书中有:“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任鹤林认为,多数引用者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往昔盛时”这四个关键的时间结点,应是清初至清中叶,当时朱仙镇迅速崛起后,又迅速衰落。任鹤林说,“宋代造纸术的成熟使木版门神画得以用雕版拓印进而成为商品,得以普及的关主要因素之一,也催生了‘纸画儿、时令画’在开封出现。”
北宋灭亡后,开封几经战乱,木版门神画、灶画一度处于停滞和倒退状态。到了明代,开封木版年画又重新复兴,大多数年画手工艺人转移到了当时重要的码头和货物集散地朱仙镇,成为北宋开封木版年画的延续和发展,而开封木版年画从未间断。王树村在《中国纸马艺术史话》一书中称:“开封自宋至明,年画作坊有增无減,明代开封的纸马艺术之繁荣并不亚于北宋。”
任鹤林从调研中得知,朱仙镇年画的名称源于他的大学老师刘铁华1962年组建的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社社名。文革前夕,年画社遭遇夭折,所幸期间所创作的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的新年画被王树村先生悉保留了下来。正是开封人、开封美术家的文化自觉,在改革开放之初排除万难率先成立年画出版社,其所出版的年画发行全国,朱仙镇年画名称真正声名远播,但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对年画历史的认知。任鹤林说,国内外专家学者早已达成共识:“中国木版年画最晚不晚于北宋,发祥地为河南开封”,其历史依据就是《东京梦华录》。
传承创新 再现年画魅力
任鹤林认为,在北宋文化鼎盛之时,开封第一个门神问世本身就是创新。从形到神、从形式到材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贯穿始终。那么如何将这门自上而下的传统艺术更好的传承发展,“目前对其有效的保护和重新审识,深入研究尤显重要。无谓的争论,编造历史,是传承的大敌。”任鹤林说。
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追求纯粹而真实的传统艺术
随着传统习俗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木版年画一度出现濒危局面,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印刷所取代,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人为的破坏致使传统文化快速断绝才是造成历史文化基因的消失重要原因。“如今文化市场所见的木版年画,质量良莠不齐,多是有形也下似,而神似更远,这些劣质年画给传统优秀文化蒙羞。”说到此处,任鹤林连声叹息。
2007年,任鹤林自己出资在书店街创办了“开封木板年画博物馆”,展厅中用声光电技术还原木版年画的历史,陈展品有不少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新年画以及任鹤林制作年画衍生品,有印着年画图案的扑克牌,还有年画元素的贴纸、年画丝巾、T恤衫等,受到年画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择一事终一生。任鹤林一心想把搜寻到的600余件开封木版年画及千余件各地年画精品全部复刻留下来,为中国木版年画的收集和研究尽一份力。他说:“此生能为开封年画正名,明知此愿困难重重,但既然已经认定,再难我也不能放弃。”
这就是任鹤林,如今,这位老人刚刚度过68生日,正向着69岁迈进。
在文明发展史上,新东西不断出现,同时旧东西不断消逝。这些消逝的东西并非没有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透露着过往的文化和观念。
12月5日上午,二师附小东校区电教室举行开封市木版年画技艺青少年非遗传习基地、开封市雕版印刷技艺青少年非遗传习基地的授牌仪式。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和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刘新丽为该校授牌。
8月14日,开封市一师附小四五中队30多名队员,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开封大宋木版年画博物馆参观
首页>>文化首页>>文化热点字号: 故宫款朱仙镇木版年画发起众筹 单价168元销售火爆 发布时间: 2016-01-28 11:24:48 | 来源: 大河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汪啟飞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
9月7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日前,省文化厅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平顶山市有9人名列其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191人,分为10大类:民间文学类20人、传统美术类34人、传统音乐类11人、传统舞蹈类24人、传统戏剧类26人、曲艺类7人、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类9人、传统技艺类37人、传统医药类16人、民俗类7人。
今后,委员会将主要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调查方案的论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推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评审等。
昨日,首届河南省传统技艺大赛信阳分赛暨优秀作品展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吸引不少喜爱传统文化的市民前去观看。活动中展出的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件件珍品,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现场展示手艺。
昨日,“神农陶”黑陶传承基地在沁阳市挂牌。仪式现场,怀庆府古黑陶传承人、河南省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汤丽向社会公开宣布免费培养黑陶传承人和黑陶制作工艺人。
鸬鹚在捕鱼 今年53岁的偃师市缑氏镇农民张新波用鸬鹚捕鱼30年,因为儿子不愿学用鸬鹚捕鱼,所以他担心这门儿家传手艺失传。
鸬鹚在捕鱼 今年53岁的偃师市缑氏镇农民张新波用鸬鹚捕鱼30年,因为儿子不愿学用鸬鹚捕鱼,所以他担心这门儿家传手艺失传。
记者4月17日从卫东区政府获悉,4月13日下午,卫东区政府在区文化局三楼会议室召开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仪式,该区5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在重阳文化的发源地――西峡县重阳镇,有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利用当地的泥土,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泥塑作品,他就是农民王建国。
12月18日,商丘工学院“民间艺术家”采访团刘亚兵、胡鹏飞、张玉娜联合商丘工学院梨园协会赴商丘市梁园区寻访商丘市吴桂莲曲艺说唱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吴桂莲。
12月11日上午,小雨淅沥,气温颇低。但在位于宝丰县的中华曲艺展览馆东厢的马街书会大书场内,却是一番火热的场面——弦乐声中,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坠子传承人鲁俊美、李志强正在说唱《呼延庆打擂》,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每当精彩之处,掌声雷动。
原标题:国家非遗传承人项老赛:创新才能让老手艺重放光彩 中新网芒市11月16日电 家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户撒乡的项老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日,正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