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赵津萱 通讯员 韩军丽)6月4日,尉氏县大桥乡孔家村的麦田内,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一边是收割机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一边是秸秆打捆机正在将打碎的麦秸秆打捆回收。
随着小麦成熟,大桥乡5万多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大桥乡农业部门除了在人员、机械上做好保障,确保群众能及时完成小麦收割,粮食颗粒归仓的同时,还扎实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和蓝天保卫战。
田间地头,只见打捆机从前面把被打碎的秸秆拢在一起,经过压实、打包,一捆捆像“金元宝”一样金灿灿的麦秸捆就从机器里“吐”出来了,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麦茬地,等着装车。“以前的麦秸要么在地里烧掉,要么堆在田间地头,污染环境不说,还影响下一茬作物生长,现在我们这儿的养殖场专门回收秸秆,不但解决秸秆问题,一捆还给我1.5元钱,又增加一份收入,真不错。”正在田间地头等着打捆的王水旺说道。这位村民说到的养殖场就是位于该村的肉牛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成垛的秸秆捆已经快把仓库堆满了,“我们这个场养有七八十头肉牛,每年需要一万多捆秸秆,再加上其他几个养殖场,基本上我们村的小麦秸秆都能全部回收了,有时候收不到足够的秸秆,还要到其他村去收呢。”养殖场负责人介绍到。
今年麦收以来,大桥乡统筹考虑大气污染防治与秸秆禁烧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变“堵”为“疏”,积极做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做好宣传引导。按照“政府引导、农用优先、因地制宜、市场运作”原则,通过走企入户、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向农户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知识和政策,鼓励有识之士和相关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结合项目扶持,做好秸秆加工、回收、利用。做好摸底测算。对全乡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秸秆数量进行分析和测算,摸清秸秆利用意向养殖户数量和企业规模,协调养殖户、企业就地就近做好秸秆回收和处理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做好牵线搭桥。组织农户与秸秆利用养殖户、企业签订《秸秆清运收储协议》。全乡成立24个秸秆打捆和清运队,联系40台秸秆打捆机规模化作业,日投入清运人员约60人,清运车辆24余台。目前,已收储秸秆约1600吨,实现秸秆回收45000亩,占全乡小麦种植面积的90%。
秸秆回收再利用,一方面解决了该乡各个养殖合作社饲料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节约了农户处理秸秆的时间,让夏播工作能有序展开,也让农户增加了一部分收入;最后一方面,秸秆回收之后,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更有利于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下一步大桥乡将继续在“禁烧”上下功夫,在“利用”上做文章,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贯穿到秋季农作物,不断完善秸秆收运储体系和扶持政策,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开启绿色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
(映象网开封新闻热线:18803624444,投稿邮箱:hnrcnkf@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为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高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水平,连日来,平舆县老王岗乡用好加减组合拳,消除秸秆污染源。
在当前的“三夏”秸秆禁烧工作中,针对农作物收割后农作物秸秆增加现状,尉氏县蔡庄镇人大代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助力全镇秸秆禁烧工作开展。
6月4日,尉氏县大桥乡孔家村的麦田内,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一边是收割机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一边是秸秆打捆机正在将打碎的麦秸秆打捆回收。
为积极做好小麦秸秆堆场规范化安全管理工作,6月3日,汝南县张楼镇纪委按照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纪检部门执纪监督作用,积极开展秸秆集中堆放点专项督查活动,助力三夏生产。
眼下正值夏种时节,为防止焚烧秸秆引发环境污染和火灾事故,光山公安主动作为,宣打并举,不断加大巡查力度,扎实开展秸秆禁烧管控工作,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夏”大忙之际,西平县师灵镇75名县、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代表活动小组为单位,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开展“争当五员、助力三夏”活动,争当宣传员、联络员、指导员、帮扶员和监督员,扎实推进“三夏”生产及秸秆禁烧工作。
在“三夏”生产中,睢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模式,进行小麦秸秆离田收储,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生物发电、有机肥加工等,让秸秆“变废为宝”。
近日,尉氏县大桥乡召开秸秆禁烧工作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禁烧各项工作任务,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村“两委”干部参加会议。
近年来,秸秆回收是商水县舒庄乡大力推广引导的一项工程。新收割的小麦秸秆打成捆,可在本地用于养殖、造纸和食用菌基料,外调用于动物饲料、秸秆发电和人造板材制造,秸秆廉价收储、打捆、转运后每捆可以产生150至200元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