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封挺好的 > 正文

民间匠人张俊涛:把开封传统灯笼做成一种文化

2022-02-11 13:36:14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元宵佳节将至,又到了被花灯点缀的节日。在古城开封理事厅街西头,有一座百年院落,它是张家七代人在这里制作彩灯的场所。“这里原来是家族老宅,我们没有把老宅变成商业场所,而是把它做成了一座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展览馆,就是希望把开封灯笼传统技艺做成一种文化。”2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受访时介绍说。

从祖辈传承到国家非遗 “汴京灯笼张”任重道远

“竟有人放弃国企财务处长职位,放弃高职高薪,只为做灯笼?”这是之前流传在网上的一篇旧闻,主角就是张俊涛。“那篇报道我也看到了,评论区还有网友评论:‘如果不要国企职位,那就给我呗。’其实我能明白大家的不解。”张俊涛说。“我总觉得,在传承好汴京灯笼这件事上,其他事情都显得微不足道”。说起这件事,张俊涛风趣地说。

“建立展览馆和制作彩灯传习所,现在正在编纂一本关于中华传统彩灯的书,这都是父亲生前的遗愿,我有责任传承好。”张俊涛说。

2008年,“汴京灯笼张”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时,张俊涛的父亲第六代传承人张金汉,就召开家族会议,并立下家训。“从这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一刻起,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家的事了,而是国家的、大家的了,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张俊涛说。

从祖辈传承到国家非遗,“汴京灯笼张”的传承任重而道远。“父亲去世之前就嘱托我一件事,一定要把做灯笼的手艺传承下去”。张俊涛指着墙上的家训说。

扩大汴京灯笼影响 祖宅变成展示基地

在父亲去世后,张俊涛花费半年时间,整理了父亲的设计手稿,图片资料。后来他又开始整理家传灯笼,研究传统灯笼制作技艺。

随后,他将祖宅腾出来,建起了“汴京灯笼张”展览馆,里面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灯笼,民间收集的上万块木印刻板,都免费对公众开放,就是要让世人看到民间灯笼的技法,扩大汴京灯笼的影响力。

“‘汴京灯笼张’展览馆每年接待参观者将近两万人次,有社会团体组织、有高校大学生组织,还有外国友人、更有来这里寻找童年记忆的,只要他们来,我们就接待,并免费教做灯笼,带给他们沉浸式体验。”张俊涛说。

2021年,“汴京灯笼张”开展进校园专题活动,在中小学普及灯笼传统文化,展示传统灯笼制作技艺。

 传承汴京灯笼技艺  家庭支持走到现在

张俊涛自幼随父亲学习传统彩灯制作技艺,在传承问题上,有亲朋好友的不理解,有朋友的好心劝导,面对褒贬不一的声音,更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

张俊涛的妻子总会说:“这项传承技艺如果是他坚守的,我不会说什么,我全力支持。”面对世俗的眼光,张俊涛的妻子选择支持。

“小的时候看到爷爷和父亲总是干着和灯笼相关的事情,虽然做灯笼是家里传承的技艺,随着自己逐渐长大和‘汴京灯笼张’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才懂得,这是国家级的文化瑰宝,将来要传承‘汴京灯笼张’的‘衣钵’,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张钰豪说。

张钰豪从小在‘汴京灯笼张’展览馆里就能独立接待国内外游客,给他们讲解、示范灯笼技艺,偶尔也会领着自己的同学教他们制作灯笼,讲解灯笼的历史。

“钰豪从小就有着张家人骨血里对这方面的喜爱,对传统灯笼制作有热爱、有责任、有执念,所以他现在是我们家的衣钵传承。”张俊涛介绍说。

据悉,“汴京灯笼张”始于清代,是河南省开封市灯笼制作世家。自2000年开始,张俊涛在搜集国内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从事古代花灯文化的研究复原工作,建立中国传统灯笼纹样数据库,致力于开封传统灯笼文化的传承。2008年,“汴京灯笼张”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春节,张俊涛作为开封市文化代表团成员,远赴英国进行文化展示。2019年2月,张俊涛,跟随“欢乐春节”河南省非遗展演团来到南非,再一次将自己制作的灯笼搬上国际舞台。

(映象网开封新闻热线:18803624444,投稿邮箱:hnrcnkf@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文章关键词:开封,理事厅街,非遗,灯笼 责编:高御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开封市慈善总会组织召开二届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二届六次理事会议 开封市慈善总会组织召开二届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二届六次理事会议

我在开封挺好的

开封市示范区城管局: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开封市示范区城管局: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焦点图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