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开封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徐大勇)站站都有迎客语、趟趟都有新感动,在全国青年文明号13路公交线路上,有这样一位驾驶员,二十几年来年年如一日,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把关爱献给乘客,用点点滴滴的真情温暖着千万乘客的心田。他就是开封公交四公司13路全国青年文明号驾驶员——袁艳彬。
袁艳彬自1995年踏入公交行业,从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经验丰富的公交前辈,25年的公交生涯中,他兢兢业业、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袁艳彬历经13路从市青年文明号到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的三大步跨越,13路优质服务暖客心的优良传统,在他身上绽放着光彩,他既是文明服务的见证者又是优质服务的传承者,经常乘坐13路车的乘客都知道,袁师傅是一个“话多”的人。当您乘上他的车,听着他亲切热情的服务话语,看到他面带微笑的服务,就会感到爱心在车厢蔓延;当老人乘车的时候,他会在搀扶老人上车的同时,礼貌地说道:“哪位师傅给这位老人让个座位,谢谢!”老人坐下后,会亲切地道一声谢;当孕妇乘车时,他会给她找一个靠近窗户较宽松的座位;当遇到外地乘客询问,就会十分详细的为其解答问题,哪里东西好吃,哪里好玩值得一游,住哪里合适等等,有时还会根据游客的时间,为其做一个简单的“旅游攻略”。当遇到学生集中放学时,他总是提早将车停下,提示学生排队乘车,注意安全。凡是乘坐他车的人,都称赞他态度好、服务热忱。公交四公司也屡次接到关于他的表扬电话。一次73岁的退休老教师冷冬梅送到四公司领导手中一封感谢信:赞扬了驾驶员袁艳彬耐心答复乘客的询问,热情周到服务乘客热心举动,给人一种安全感以及温暖感。而对于赞扬,袁艳彬总是低调的说:“这是我们每个公交驾驶员应该做的。”
十米车厢里,袁艳彬总是把乘客当亲人一样对待。去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袁艳彬末班车返回时,车上坐着一位头上扎着白毛巾,大约有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当车到终点站时,老人还没有下车的意思,袁艳彬就说:“大爷,终点到了,您该下车了。”老人说:“我迷路了,从乡下来看儿子,下了车又坐错了汽车,绕了几个圈不知道怎么走!”在昏暗的路灯下,从老人那表情和说话的声音中,袁艳彬知道他是那样的焦急万分,是那样的不知所措。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凛冽地寒风夹杂着冰凉的雪花在空中狂飞着,看着老人因寒冷而抖动着的身躯,袁艳彬震憾了!当他从老人递过的纸条上知道老人是去金康园时,毫不犹豫地说:“大爷,别着急,我送您去找您的儿子。”“好,好,你真是好人啊!”当老人在金康园小区见到他的儿子时,泪水从老人的眼角流了下来。袁艳彬常说:“爱心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一个驾驶员如果对乘客缺乏爱心,就很难做到优质服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赞扬,连年被评为“文明职工”、 “青年文明号优秀驾驶员”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袁艳彬坚持做好自己所驾车辆的“三检”工作,从不带“病车”上路,从事公交驾驶员以来他从未产生任何机械故障和抛锚事故。作为一名老驾驶员,袁艳彬不但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还不忘在线路发扬“传帮带”作用,随着公交企业的发展壮大,公司年年有招聘上岗驾驶员,袁艳彬为培训好新学员义不容辞,将老驾驶员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习惯传递下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传帮带。”他把自己在多年来实践中积累的优质服务、安全行车方面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学员,学员可以单独顶班了,袁艳彬仍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同事跑车,细心观察操作过程,对新同事进行再跟踪、再示范、再叮嘱。如今,他所带过的学员个个业务能力强,服务技能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交驾驶员,袁艳彬在平凡的岗位上,既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对于他所驾驶的车辆,有起点,有终点。对于他本人,13路的十米车厢就是他工作的阵地。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线路职工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擦亮开封公交这个窗口,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开封新闻热线:136 0378 9370,投稿邮箱:hnrcnkf@163.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