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开封讯(崔学庆 徐大勇 杨俊彩)城市中一辆辆穿行的公交,饱含了驾驶员的汗水,一条条交错的线路,蕴含着公交人的智慧。在创建城市文明窗口的背后,有一群人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学习着,努力着,奋斗着。
公交人何小广:用责任和担当传递岗位正能量
现任开封市公交三公司经理兼总公司运调处处长何小广在开封公交这个大家庭中奋斗了二十余年。提起他,周围的同事都说他,“业务知识过硬,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是一个有着鲜明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用一腔赤诚诠释了公交人的可贵品质,以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让开封的文明“窗口”变得更加美丽、更加亮眼。
工作二十余年 见证开封公交的变迁
1987年毕业后,何小广辗转在各个行业间。1990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公交公司的招聘并顺利成为其中一员。因为初次接触这个行业,何小广对公交公司还是比较陌生,最初是在1路车上做售票员,1年之后他便开始学习开公交车。这一开,便开了整整十年。
何小广说,当时公交车的设备不如现在这么完善,公交车的发动机在驾驶位的旁边,一到夏天,热气直冲着双腿,汗水顺着腿往下流,跑几趟下来,腿已经没有知觉了,何小广笑道,“腿像是要被烤熟了”。
在何小广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便是当年开着铰接式公交车的那段时间。因为驾驶技术要求较高,能熟练驾驶这种公交车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开封也只有1路和4路使用这种公交车。当时何小广只开了一年单厢的公交车,没有师傅教,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坐上了铰接式公交车的驾驶座,却意外的得心应手。从此,铰接式公交车便成为了他的新“搭档”,与他一起在开封这座古城穿行了4年,直到1996年铰接式公交车在开封停止使用,这段时光成了何小广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何小广感慨道,“20多岁的年纪,开着15米长的公交车在城市的街道里跑,真是很自豪的!”
1年售票员,10年驾驶员,3年路队长,3年营运经理,6年运调处副处长,开封公交车从加汽油到柴油再到纯电动车辆,从有暖气到有空调,票价从3角、五角到一元,从人工售票到无人售票,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让何小广感受到了开封公交事业的日新月异。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多年如一日;一个人感动别人并不难,难的是能长久感动周围人。
中等的身材,微黑的皮肤,帅气的脸庞,说起话来“羞怯”中带着真诚,动起来时“急促”中更显沉稳,他就是开封捷达电瓶商贸公司总经理赵伟。
汴梁,红墙绿树,碧水蓝天,一片瓦一粒尘土都仿佛穿越了千年,对于这座城,有人赞美,有人摇头, 也有人说:“我在开封挺好的”。
开封籍创客杨磊,手捧“铁饭碗”,却按耐不住心中那份狂热的创业心,在党政机关工作三年的他,毅然决然地辞职“下海”。他下深圳负责大型超市装修,再到海南三亚注册创办自己的装饰工程公司,正当自己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一个“跟头”摔的他公司倒闭,身无分文。即便如此,也没有“浇灭”他的创业热情。
截止到2016年底,郑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89个,绿化广场20个。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多年如一日;一个人感动别人并不难,难的是能长久感动周围人。
中等的身材,微黑的皮肤,帅气的脸庞,说起话来“羞怯”中带着真诚,动起来时“急促”中更显沉稳,他就是开封捷达电瓶商贸公司总经理赵伟。
经过郑州市几代绿化工作者的长期努力,城市绿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三代考古人,58年持续发掘,让二里头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享誉全国。青铜器铸造作坊火光冲天,打造着“国之重器”…… 那些城市的干道路网、二轮车、沿中轴线布局的宫殿、青铜器铸造作坊,都是中国最早的。
制定出台了《巩义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巩义市农家乐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文件,并于12月7日成功召开了巩义市加快旅游业突破发展动员大会,为巩义未来三年实现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的王振立,对农民群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映象网开封频道特推出“王振立系列报道总览”的专题页面,方便大家学习和发扬王振立精神
当同龄人还在过着无忧无虑的暑假、沉浸在父母的宠爱中时,24岁的王俊城却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黝黑的皮肤、不到一米六五的瘦小身板,却天生乐观不怕困难
太阳忠诚地陪伴着他,他忠诚地陪伴着这座城市。太阳从脚下升起,再从肩膀落下,一晃就是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