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封挺好的 > 正文

濒危的通许杨庄坠子剧 传承世家的无奈坚守

2018-07-30  来源:映象网

PtDbG2Id..jpg.jpg

  映象网开封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崔志良 王山峰)河南坠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俗称"河南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因使用河南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河南坠子起源于开封,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唱大鼓说书画面。坠子戏,是以传统坠子书目为基础,略加改动,运用原有的音乐唱腔,套用京剧、河北梆子的锣鼓经,穿上戏曲服装,增设了灯光布景而成,因而称为化妆坠子,通许民间俗称“坠子剧”。开封市通许县杨庄河南坠子第五代传承人杨素申,出生于河南坠子世家,16岁登台演出,演奏坠胡,他见证和经历了河南坠子从鼎盛到衰败的全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多元化文艺进入市场,民间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变化。尽管人民群众需要坠子戏,但现实的情况却使其难以维继。”杨素申说。

  夫妻艰难学艺路,现如今后继无人

  杨素申艺名杨富程,由于其父亲、祖父和曾祖父演奏坠胡,他自幼随父母学唱河南坠子,学习坠胡演奏,16岁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母正式演出,他演奏坠胡的纯熟程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声、唱歌、讲话和鸟兽的叫声。

  据杨素申介绍,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父母演唱河南坠子,在潜移默化中,他也喜欢上了坠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坠子演唱,“当时连坠胡弦子都够不着,父亲就教我练指法、背谱子,由于学习坠胡比较难,别人家的小孩在玩耍时,我却在父母的教导下练习坠胡,那段时间特别想逃避,每次都是在父亲的‘严刑’下,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杨素申说。

u89b7gVF..jpg.jpg

  杨素申的妻子霍启荣也是当地有名的坠子演员,他们的结合也缘于坠子。由于杨素申的家庭世代以河南坠子为生,在他的婚姻大事上,父亲坚持要求儿媳妇将来也要从事坠子演唱,要不就不会同意他们的婚事,“我和爱人先有媒约,然而,父亲却要求我爱人也要学习坠子戏,要不就不同意,无奈之下,爱人就开始跟着我的父母亲学习坠子演唱,直到爱人能够上台表演,我们才举行了婚礼。”杨素申说,“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演出,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坠子艺术这种表演形式,如果有那么几天不演出,就感到身上缺少点什么。”

  随着坠子戏演出的不景气,学习坠子的人越来越少,对坠子的传承更是后继无人。“在一次演出中,一个小伙子问是否愿意教他坠子戏,我满口答应了,然而,他紧接说一天能给他多少钱,把我都僵到那里了。”杨素申很无奈地说,“我手把手教出来的两个徒弟,由于没有演出任务,挣不到钱,现如今也丢掉了这一行,到外地打工去了。”

  满脑子坠子“大书”无处演,丢弃太可惜

  杨素申的母亲罗继玲,今年已经73岁高龄,自幼喜爱民间戏曲,14岁时师从娘家叔父学唱豫剧,后改唱河南坠子,至今在河南坠子的舞台上演唱46年,多次参加省市区曲艺汇演,走遍通许县、尉氏县等几十个县的乡村,演唱多达一百多个剧目,为村民送去欢乐,现如今仍然活跃在坠子演出的舞台上。

07arZkIP..jpg.jpg

  据了解,1982年9月,由罗继玲等人发起成立了通许县第一家坠子剧团,吸纳了通许县演唱坠子书的老中青艺人加入,有演员十几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又没有排练经费,大家就在长智公社北地窑场排戏,各自带粮食弄个大伙吃饭。排练了5个多月后,在当年春节期间开始演出。从此,通许县的河南坠子由地摊搬上了舞台,由单一的说唱,创新为化妆、视觉、舞台美术等丰富多彩艺术效果,节目很受欢迎,在通许县乡村及周边县乡村演出。

  “当时,长智公社匡营村、厉庄乡楚庄等几个村庄有大集(绠会),都要求去演出,杨家班坠子剧团忙不过来,只好分成两班人马演出。密县、新郑几个县剧院卖票演出,也曾在洛阳市文化宫茶座卖票演唱达半年之久。”杨素申说,演出的节目主有《大红袍》、《海公案》长篇大书,还有《金钱记》、《朱买臣休妻》等。八十年代初,杨家班坠子剧在豫东、豫西、豫北、黄河两岸以及安徽亳州一带演出非常红火。

  随着录像厅、台球摊、歌舞等新潮文娱活动兴起,乡村传统艺术渐渐走向低谷,杨家班坠子剧团演出市场日益缩小。现在,杨素申的家里还放着一大堆以前演出的戏装,由于无钱、无场地排戏,找不到愿意学习这门艺术的年青人,这一稀有剧种正濒临失传。“我母亲罗继玲,已经73岁,还坚持登台演出,母亲和我的爱人满脑子都是坠子‘大书’却无处演出,丢掉又非常可惜。”杨素申说,他还想把通许县坠子剧团建起来,把这个古老、稀有剧种发扬光大。

  坚持到书会说书“亮戏”,为河南坠子创新而坚守

  7月18日,气温高达38摄氏度,一个湿热闷热的桑拿天。当天早上7点多钟,太阳已经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在通许县玉皇庙镇冢上村小学门口,舞台车早已架起来,“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演出”的横幅格外显眼,乡亲们掂着小凳子、摇着扇子,陆续在舞台车前的树荫下坐下,演出剧目是一场久违的乡土古装戏《朱买臣休妻》,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观看。

  “河南坠子的说唱表演方式,早期为‘单口’,演唱者只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看上去非常单调,为提高节日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我们在坠子原来的基础上,将一人演唱的多个角色,创新成多人参与的戏曲模式,演出效果非常,农村的老百姓都非常喜欢。”杨素申说。

  为了能保住河南坠子这一稀有剧种,杨素申和家人每年都要跑到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和许昌河街书会等多家书会,与来自其它省份的坠子爱好者,共同分享河南坠子带来的乐趣,“进入书会后,首先要进行义务演唱坠子,这就叫所谓的‘亮戏’,如有‘客人’前来写戏,我们家不仅能够有些微收入,自己还能对河南坠子再增加一份‘热度’”。杨素申说,“每年参加书会都会有人‘写戏’,有时由于离家太远,路途太劳累,就失去了演出的机会,但收获还是挺大的。”

  当谈到对杨庄坠子剧有何期待时,杨素申表示,由于他们家世代以河南坠子为生,虽然前进的道路很艰难,但他不愿放弃,“我想留住这难得的乡音、乡情、乡愁,坚守这块乡土文化的脊梁,把这根乡土文化根脉传承下去,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封新闻热线:0371-23216709 13603789370 邮箱:hnrcnkf@163.com)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通许杨庄 坠子剧 无奈坚守 责编:杜雨琦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开封鼓楼法院闹市宣传执行攻坚效果显著 开封鼓楼法院宣传执行攻坚效果显著

我在开封挺好的

警营“战狼”李威威 警营“战狼”李威威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